2012年3月19日 星期一

踏實 施純益著

一個人的成功絕對不會是偶然。在拜讀過三花棉業董事長施純益的自傳「踏實」後,更加確實這句話的意涵。兒時經濟拮据的背景,造就了施純益先生天生業務以及生意腦袋。生活的困境,讓他沒有時間去思考、計較生活的不公平;努力,讓他積蓄成塔,進而立業、創業。從「踏實」這本書,施純益先生以自己大半生的經歷,勉勵、鼓勵工作人需在人生中累積經驗;從經驗中找到專長;從專長裡找到讓自己可以繼續發光發熱的態度以及熱忱。

從名人的傳記中,不難看出每個人一生中一定會經歷四個階段:家庭、學校、社會,以及自我淬鍊的階段。西元2012年對於七年級生是個挑戰的一年。不知不覺中,原本二十初頭的學生,即將要跨過人生第三階段。30歲前,我們可以跟學生時期一樣,選擇過自己想過的日子;但30歲後,我們要開始努力融入「社會」,並開始養活自己。從「社會大學」中,我們要學習與「人」學,和「自己」學。如同施純益先生在書中提到的,我們要學習跟「壓力」當朋友,不做輕鬆的事,勇於嘗新,但不沉迷。

一. 勇於嘗新,但不沉迷
身為公司的新人,不要害怕表達自己的想法。因為不論是任何人在一個相同的職場久了,我們都會迷失在固有的習慣或慣例。所以,身為公司的上司以及主管需要領導新人說出自己的想法,找出公司的盲點,以及尋求創新,這就是為什麼還是有公司會雇用新人的原因,所以,我們要勇於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上,找到自新,找到新意。

二. 不做輕鬆的事
即便是施純益、王永慶,或者是賈伯斯先生,這些人雖沒有顯赫的學歷背景,但在人生以及社會的歷練之下,他們累積的不僅是名聲、權利,而是踏實如鋼鐵銅壁的「實力」。在面對人生不如意時,他們腦子裡沒有放棄這兩個字,而是不斷地從各個工作中找到人生的「契機」。當公司或主管賦予自己更多的工作職責時,除了默默接受外,我們須像施純益先生一樣,找出「高效能」的工作方法。在工作職場上,做完並不代表做好。許多上司以及主管,在乎的是下屬們如何掌握每天「八小時」,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。這不僅代表一個人做事的思維 (例:是否能用心觀察思考、體悟、舉一反三),更能顯示出一個人如何運用體制內的「資源」讓事情可以做到圓滿。

三. 和「壓力」做朋友
突破眼前的壓力不代表一定會成功,但直接逃避,只會讓一切惡習、因果用不同的方式再度循環。但是一個人要工作表現良好,「時間」的分配是很重要的。從施效益先生的著作,我們可以知道,一個人的成功,從他們每天早上八點鐘到晚上就寢前做的事就可以瞭解了。俗話說:「一日之計在於晨」。每天提早半小時起來,不僅可以有充足的時間與家人享用早餐,並可以用充裕的時間先思考一日要做的事。研究指出,提早上班的員工的績效比準時上班的員工還要好,更別提常常遲到早退的員工了。此外,就目前低利率的年代觀察而言,每個人的退休年齡整整要往後延15-20年,也就是65-70歲。所以,一個人要如何延續自己漫長的工作路途呢?答案就是保持良好「運動習慣」以及「休閒娛樂」。第一. 為讓自己在40歲後,依舊保持30歲工作的態度以及體力,不論再忙再累,每天都一定要抽出半小時運動。運動除了讓人保持體力、維持健康之外,人在運動時,腦部會分泌出一種酵素,而這樣的酵素會讓人的心情保持愉快。第二. 每個星期找一個自己喜歡的休閒娛樂,讓自己在身心靈上真正的放鬆,有自己的時間做自己的事。如此,才能在「工作壓力」以及「自我成長」取得一個平衡。

簡而言之,如同錢復先生所言,沒有不景氣的環境,只有不爭氣的工作人。在學生時期,我們應把握時間努力累積自己的書本知識;在出社會後,我們應把握每一個機會,在自己的專業中找到自信以及舞台;在平日時,我們要持續學習事物的動機以及熱忱。養成平日運動的好習慣,保持身體的活力;找到自己終身的興趣,例:學瑜珈、第三語言等,在工作以及自我成長方面找到平衡點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